为什么很多日语发音听起来像我们的方言?详解「吴音」「汉音」「唐音」的历史起源

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日语中的汉字起源于中国,并且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

其中「音读」又因汉字传入日本的时期不同而有着不同读音。

比如,汉字「明」,在日语中一共有三个读音:「ミョウ(myou)」「メイ(mei)」「ミン(min)」,分别对应着「吴音」「汉音」和「唐音」。

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这三种「音读」发音的历史起源。

吴音

吴音起源于5-6世纪中国南部长江下游地区。

经由朝鲜半岛的百济在7世纪前后传入日本。

吴音大都是一些与佛教用语相关的词汇。

另外在数词 (一、二、三)和日常用语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例如:

シキ

境内の「内」(ケイ ダイ

修行の「行」(シュ ギョウ

天女の「女」(テン ニョ

怨霊の「霊」(オン リョウ

汉音

汉音起源于7-8世纪中国黄河中游地区(北朝)。

后经过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僧在奈良时代至平安初期传入日本。

日本的桓武天皇在792年提倡汉音,废除吴音,使得汉音得以广泛流传。

但当时吴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并没有完全被取代,一直保留至今。

汉音是日语汉字音读中使用最多的。

例如:

内部の「内」ナイ ブ)

行動の「行」コウ ドウ)

女性の「女」ジョ セイ)

幽霊の「霊」(ユウ レイ

唐音

唐音又称唐宋音或宋音,起源于中国江南浙江地区。

通过宋代贸易和禅宗僧侣在平安中期至江户时代传入日本。

唐音没有形成系统,仅用于部分词汇。

因此使用唐音读的汉字不多。

例如:

行灯(アンドン)

挨拶(アイサツ)

暖簾(ノレン)

提灯(チョウチン)

納戸(ナンド)

总结

吴音起源于5-6世纪中国南部,通过百济传到日本,保留在佛教词汇、数词和日常用语中。

汉音源于7-8世纪中国北部,在奈良时代至平安初期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是日语汉字音读中使用最多的。

唐音起源于中国江南,在平安中期以后通过贸易传到日本,只用于部分词汇,没有形成系统。

三种读音由于起源的时代和地域不同,使用范围和特征也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