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动词的四种态:主动态、被动态、反身态和相互态
在语法学中,「态」对应的英文为 voice,日文一般直接翻译为「ボイス」,有时也使用「態」来表示。
「态」或称「语态」,是用于表达主语与动词之间语义关系的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中需要明确区分和表达的语法意义类别)。
什么是「态」?
简单来说,「态」描述了主语(subject)与动作(action)之间的关系。
例如,英语中存在两种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
- 主动态:主语执行动作,是行为的主体。
- 被动态:主语承受动作,是行为的对象。
There are two voices in English. These determine whether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is performing or receiving an action.
例句:
◎ The snake attacked the boy. (The active voice)
→ 蛇袭击了男孩。
◎ The boy was attacked by the snake. (The passive voice)
→ 男孩被蛇袭击了。
日语中的「态」
日语同样有主动态和被动态,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存在反身态和相互态。
⑴ 主动态(能動態)
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施事者。
例句:
◎ 太郎が次郎を殴った。(能動態)
→ 太郎打了次郎。
⑵ 被动态(受動態)
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受事者。
例句:
◎ 次郎が太郎に殴られた。(受動態)
→ 次郎被太郎打了。
⑶ 反身态(反身態)
反身态表示主语既是动作的施事者,也是动作的受事者。常见于描述自己对自身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行为。
例句:
◎ 太郎が窓から首を出した。
→ 太郎把自己的头伸出窗外。
⑷ 相互态(相互態)
相互态表示动作由多个主体相互实施。
◎ 太郎と次郎が殴り合った。
→ 太郎和次郎互相殴打。
◎ 太郎と花子が結婚した。
→ 太郎和花子结婚了。
「态」在日语中的实现方式
日语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态的语法意义。
⑴ 被动态的构成
通过在动词后接「れる」「られる」构成。
例子:
- 読む → 読まれる(被读)
- 育てる → 育てられる(被抚养)
⑵ 相互态的构成
通过在动词后接「合う」构成。
例子:
- 殴る → 殴り合う(互相殴打)
- 助ける → 助け合う(互相帮助)
总结:日语的「态」是一种根据主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变化,助词和动词形式发生变化的语法现象。通过词形变化,日语能够灵活表达四种基本语态:
- 主动态:主语是施事者。
- 被动态:主语是受事者。
- 反身态:主语既是施事者又是受事者。
- 相互态:主语之间相互实施动作。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四种态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主动态
主动态(能動態)表示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即行为动作的主体。
在日语中,主动态是最普通、基本的动词形式,用来描述动作的主体直接执行某个行为或动作。主动态的句子结构简洁明了,常用来表达行为的主语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主动态本身就是动词的基本形态,无需额外的变化,动词直接使用原型或按照句子的时态和敬语进行相应变化。
⑴ 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 书写:書く → 書きます → 書いた
- 说话:話す → 話します → 話した
⑵ 二类动词(上一段、下一段动词)
- 吃:食べる → 食べます → 食べた
- 看:見る → 見ます → 見た
⑶ 三类动词(不规则动词)
- 做:する → します → した
- 来:来る → 来ます → 来た
基于以上词形变化,主动态能够表达以下语法意义:
⑴ 表示普通的动作行为
◎ 彼女が歌を歌う。
→ 她唱歌。
◎ 友達がサッカーをする。
→ 朋友踢足球。
⑵ 表示主语的状态或习惯
◎ 私は毎朝ジョギングをする。
→ 我每天早上慢跑。
◎ 子供たちは学校へ行く。
→ 孩子们去学校。
⑶ 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加上辅助动词「いる」)
◎ 彼は本を読んでいる。
→ 他正在读书。
◎ 雨が降っている。
→ 正在下雨。
主动态是日语中最基础的动词形态,用来表达主语主动进行某个动作。学习日语时,主动态是理解其他复杂语态(如被动态、使役态)的基础,因此熟练掌握非常重要。
被动态
被动态(受け身、受動態)表示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即行为动作的对象。它和主动态相互对立。
例句:
◎ 田中さんが私を褒める。(能動態)
→ 田中表扬我。
◎ 私が田中さんに褒められる。(受動態)
→ 我被田中表扬。
可以看出,在主动态中,施事是主语,受事是宾语,而在被动态中,受事变成了主语,同时动词的形式构造也发生了变化。
日语的被动态通过在动词的基础上添加助动词「れる」或「られる」来构成。构成方式根据动词的类型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⑴ 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将动词的词尾改成相应的未然形,再加上「れる」。
例子:
- 書く(写) → 書かれる(被写)
- 読む(读) → 読まれる(被读)
⑵ 二类动词(上一段动词、下一段动词)
直接去掉「る」,加上「られる」。
例子:
- 食べる(吃) → 食べられる(被吃)
- 見る(看) → 見られる(被看)
⑶ 三类动词(不规则动词)
「する」和「来る」有特殊变化:
- する → される
- 来る → 来られる
被动态的用法
日语被动态可分为「直接对象被动」、「间接对象被动」、「物主被动」以及「第三者被动(受害被动)」四种用法。
⑴ 直接对象被动
动作直接作用于主语,主语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
结构:
[主语] は [行为者] に [被动态动词]
例句:
◎ 私は犬に噛まれた。
→ 我被狗咬了。
◎ 彼は先生に褒められた。
→ 他被老师表扬了。
⑵ 间接对象被动
动作间接影响主语,主语因某事而受到间接影响。
结构:
[主语] は [行为者] に [间接受影响的事情] を [被动态动词]
例句:
◎ 私は弟に宿題を破られた。
→ 我的作业被弟弟弄破了。
◎ 彼女は友達に傘を取られた。
→ 她的伞被朋友拿走了。
⑶ 物主被动
动作直接作用于某物品,主语因为这个物品是自己的而受到影响。
结构:
[主语] は [行为者] に [自己的物品] を [被动态动词]
例句:
◎ 私は子供に携帯電話を壊された。
→ 我的手机被孩子弄坏了。
◎ 田中さんは泥棒に財布を盗まれた。
→ 田中先生的钱包被小偷偷了。
⑷ 第三者被动(受害被动)
主语并非直接被动作影响,但因为某人的行为而受到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损害。这种情况表达主语的「受害感」。
结构:
[主语] は [行为者] に [相关事件] を [被动态动词]
例句:
◎ 私は隣の人に夜遅くまで大きな音楽を流されて困った。
→ 我因为邻居深夜放大声音乐而感到困扰。
◎ 母は子供に部屋を汚されて怒った。
→ 妈妈因为孩子弄脏了房间而生气。
使役态
使役态是把向动作主体发出动作指示者作为主语的表达形式。日语中的使役态用于表示让别人做某事、让某种情况发生,或者表达「使役」的意思。
使役态可以用于描述强制或允许某人做某事的场景。
日语的使役态通过在动词的基础上添加助动词「せる」或「させる」来构成。构成方式根据动词的类型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⑴ 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将动词的词尾改为未然形,然后加上「せる」。
例子:
- 書く(写) → 書かせる(让写)
- 話す(说) → 話させる(让说)
⑵ 二类动词(上一段动词、下一段动词)
去掉词尾的「る」,加上「させる」。
例子:
- 食べる(吃) → 食べさせる(让吃)
- 見る(看) → 見させる(让看)
⑶ 三类动词(不规则动词)
「する」和「来る」的变化如下:
- する → させる
- 来る → 来させる
使役态的用法
⑴ 强制某人做某事
主语有控制权,强迫对方行动。
例句:
◎ 母は私に野菜を食べさせた。
→ 妈妈强迫我吃蔬菜。
◎ 先生は学生に漢字を練習させた。
→ 老师让学生练习汉字。
⑵ 允许某人做某事(使役许可)
表示「让」或「允许」某人自由地做某事。
例句:
◎ 子供に好きなことをやらせてあげてください。
→ 请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社長は彼に出張させた。
→ 社长让他出差。
⑶ 表达间接的行为结果
强调某人因自己行为导致他人某种反应或状态。
例句:
◎ 彼の冗談はみんなを笑わせた。
→ 他的笑话让大家笑了。
◎ その映画は私を泣かせた。
→ 那部电影让我哭了。
使役态的注意事项
⑴ 助词的变化
在使役态中,通常会使用「に」表示让某人行动的对象(主动者)。
◎ 私は弟に掃除をさせた。
→ 我让弟弟打扫。
⑵ 被使役态(使役被动态)
在某些情况下,动词会同时呈现被动和使役的意义,表示「被迫做某事」。
◎ 私は母に野菜を食べさせられた。
→ 我被妈妈逼着吃蔬菜。
掌握使役态后,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表达「让或者逼迫别人做某事」的意思。
反身态
反身态表示主语既是施事又是受事。
日语中的反身态是指主语既是动作的施事者(执行者),也是动作的受事者。简单来说,反身态表示一个人对自己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实施某种行为。
反身态的特征
⑴ 主语对自己的行为
主语既执行动作,同时也是该动作的承受者。
◎ 太郎が窓から首を出した。
→ 太郎把自己的头伸出窗外。
◎ 花子が足を挫いた。
→ 花子扭伤了自己的脚。
⑵ 动作直接作用于主语的身体或相关部分
反身态中,动作多以主语自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为目标。
◎ 私は髪を切った。
→ 我剪了自己的头发。
◎ 子供が爪を噛んだ。
→ 孩子咬自己的指甲。
⑶ 可以通过句子结构或语境判断反身性
通常反身态的动作对象(如「首
」「足
」「髪
」等)属于主语自身,这种关联性由句意明确表明。
反身态的构成方式
⑴ 普通动词直接构成
使用普通的动词,结合主语和动作对象的关系,形成反身态。
◎ 太郎が窓から首を出した。
→ 太郎从窗户探出了头。
◎ 花子が足を挫いた。
→ 花子扭到了脚。
⑵ 动词后接「自分」加强反身性
通过添加「自分
」明确强调动作是对自己进行的。
◎ 彼女は自分の髪を切った。
→ 她减掉了自己的头发。
◎ 試験に合格して自分を褒めた。
→ 考试合格后,我表扬了自己。
⑶ 省略动作对象时默认反身
在语境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动作的直接对象。
◎ 明日髪を切る予定だ。
→ 明天打算剪头发。
省略了「自分の髪
」,但语境中主语为施事者和受事者。
反身态的用法
⑴ 表达对身体或自身某部分的行为
描述主语对自身直接执行的动作。
◎ 彼は膝を叩いた。
→ 他拍了自己的膝盖。
◎ 私は目をこすった。
→ 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⑵ 表达心理或行为上的反身
可以用于描述主语在心理或行为上的「对自己做某事」。
◎ 彼は自分を責めた。
→ 他责备了自己。
◎ 花子は鏡で自分の顔を見た。
→ 花子照镜子看自己的脸。
⑶ 隐喻意义的反身态
动作对象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自己」,表示一种内在的动作或心理过程。
◎ 自分を信じて挑戦しよう。
→ 相信自己,去挑战吧。
◎ 太郎は自分の心を開いた。
→ 太郎敞开了自己的心。
总结:反身态在日语中常见于描述主语对自身或身体某部分执行的行为,它是表达自我动作和自我状态的重要语法形式。通过语境、动作对象以及动词的使用,可以准确判断反身态,提升表达的自然性和精准度。
相互态
相互态表示主语既是施事又是受事。
日语中的相互态表示多个主体之间的动作互相发生,主体既是施事者(执行动作的人),也是受事者(动作的承受者)。相互态的句子可以通过特殊动词形式或句式结构体现,通常表现为「互相做某事」的意思。
相互态的特征
⑴ 动作主体和对象互为彼此
◎ 太郎と次郎が殴り合った。
→ 太郎和次郎互相殴打。
动作的施事者和受事者是同一对人。
⑵ 主语可以并列,也可以是单一主体
◎ 太郎が次郎と殴り合った。
→ 太郎和次郎互相殴打。
◎ 次郎が太郎と殴り合った。
→ 次郎和太郎互相殴打。
并列主语或通过补语「と」引出相互关系。
⑶ 谓语的形式
相互态的谓语常由复合动词「〜あう」构成,例如「殴り合う」、「助け合う」。但也可以通过普通动词直接表示相互关系,例如「結婚する」。
相互态的构成
⑴ 使用「〜あう」表示明确的相互动作
「〜あう」通过附加在动词连用形后构成,强调动作是互相进行的。
结构:
[动词连用形] + 「あう」
例子:
- 助ける(帮助) → 助け合う(互相帮助)
- 殴る(殴打) → 殴り合う(互相殴打)
- 分ける(分开) → 分け合う(共享)
例句:
◎ 隣人と助け合うことが大切だ。
→ 与邻居互相帮助很重要。
◎ 子供たちはお菓子を分け合った。
→ 孩子们分享了零食。
⑵ 不使用「〜あう」也可以表达相互关系
某些动词本身或通过语境已经隐含了「相互」的含义,无需额外使用「〜あう」。
◎ 太郎と花子が結婚した。
→ 太郎和花子结婚了。
◎ 西軍と東軍が戦った。
→ 西军和东军交战了。
相互态的用法
⑴ 表达明确的互相动作
强调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
例如:
◎ 二人が笑い合った。
→ 两人互相笑了。
◎ 彼らは長い間助け合って生きてきた。
→ 他们互相帮助一起生活了很久。
⑵ 表达隐含的相互关系
通过动词或语境隐含相互性。
例如:
◎ 二人は同じ考え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が分かり合えた。
→ 两人意识到彼此拥有相同的想法。
◎ 西軍と東軍が戦った。
→ 西军和东军交战了。
⑶ 强调协作或共享的意义
相互态常用于强调协作、共享、或互惠关系。
例句:
◎ 問題を解決するために意見を出し合った。
→ 为了解决问题,大家交换了意见。
◎ 家族でプレゼントを分け合った。
→ 家人一起分享了礼物。
注意事项
⑴ 「〜あう」的适用性
不是所有动词都可以简单地加上「〜あう」形成相互态,需注意语义是否自然。例如「食べる」一般不构成「食べ合う」,而用「分け合う」更符合语境。
⑵ 相互态的主语和对象关系
主语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否则句子可能不清晰。例如:「太郎が次郎を殴った」和「太郎と次郎が殴り合った」语义上有明显差异。
⑶ 被动句与相互态的区分
相互态是「双方主动」,被动态则是「单方面承受动作」。需根据语境区别用法。
总结:相互态是日语中描述「互相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的重要语法现象,既可以通过「〜あう」的复合动 词来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普通动词结合语境间接体现。熟练掌握相互态后,可以更自然地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
参考资料
- https://www.nihongo-appliedlinguistics.net/wp/archives/10207
- 『Help Your Kids with English』
- 『日本语』
- 『日语语法概论』
- 『语言学概论』
- 『日本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