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假名」的极简介绍,原来日语假名是这么来的!

所谓「万叶假名」,简单来说,是指使用汉字的「表音」功能来表示日语发音的一种标记方法。

日本奈良时代,「平假名」和「片假名」尚未诞生,「万叶假名」是当时主流的文字系统。

举个例子,汉语的「河」对应的日语是「かわ」,如果用「万叶假名」的标记方式,就会变成「川加(かわ)」。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而「万叶假名」并没用使用汉字的「表意」功能,仅仅用来「表音」。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十分常见,比如,「Einstein」对应「爱因斯坦」,「やめて」对应「雅蠛蝶」。

也就是说,汉字被用作「假借字当て字あてじ」,仅用来表示发音,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这种标记法在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中大量运用,因此得名「万叶假名」。

除了『万叶集』,『日本书纪』和『古事记』中也有出现「万叶假名」的身影。

「万叶假名」的起源

关于「万叶假名」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

我们曾在之前的文章——一文读懂日语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的起源——中介绍过,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因此文章通常都使用汉字来书写。

当遇到一些日语中的特定名称,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其含义时,人们只能使用汉字来表示其发音。

这就是「万叶假名」最早的用途:标记特定名称的发音。

位于日本琦玉县的稻荷山古坟曾发现过一把铁剑,其背面刻有以下文字:

其児名加差披余其児名乎獲居臣世々為杖刀人首奉事来至今獲加多支鹵大王寺在斯鬼宮時吾左治天下令作此百練利刀記吾奉事根原也

其中「獲加多支鹵」是个人名,用汉字来注音。

汉字的这种用法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爱因斯坦」「澳大利亚」等等。

据说这把铁剑锻造于公元471年,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时代,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汉字的「表音」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万叶假名」不仅仅用于标记特定名称,还开始用于标注其它日语词汇。

前面提到过,「万叶假名」在「万叶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万叶集」则是收录了很多「和歌」的合集。

对于「和歌」而言,音韵非常关键。若将歌词直接翻译成汉文,可能会破坏歌曲原本的意境,就像我们难以将中国的唐诗直接翻译成英文一样。

不过,『万叶集』中也出现了一些非常精妙的「万叶假名」。比如,「こい」标记成「狐悲(こく)」。

「万叶假名」的示例

夜久毛多都

伊豆毛夜幣賀岐

都麻碁微爾

夜幣賀岐都久流

曾能夜幣賀岐袁

这首「和歌」传说由日本神话人物「素戋呜尊(スサノオノミコト)」所吟唱。

根据汉字的发音,我们可将其逐句翻译成日语:

夜久毛多都 やくもたつ(八雲立つ)
伊豆毛夜幣賀岐 いづもやへがき(出雲八重垣)
都麻碁微爾 つまごみに(妻ごみに)
夜幣賀岐都久流 やへがきつくる(八重垣つくる)
曾能夜幣賀岐袁 そのやへがきを(その八重垣を)

可以看出,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然而,同一个音节可能会对应多个汉字,比如「あ」可以对应:「阿」「安」「吾」「足」等。

此外,根据汉字的发音方式,「万叶假名」可以分为「音假名」和「训假名」。

「音假名」是用汉字的音读发音标记音节。比如,しま→ 志(し)(ま)

「训假名」是用汉字的训读发音标记音节。比如,杜若かきつばた→ 垣(かき)(つ)(ばた)

关于音读和训读的区别,你可参考文章从汉字到假名:日语自创文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平假名」和「片假名」的诞生

到了平安时代,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演变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由于「万叶假名」笔画较多,书写效率低,不够便利,在对其进行拆分和简化后,「平假名」和「片假名」应运而生。

「平假名」是由「万叶假名」草体汉字演化而来:

「平假名」则是取自楷体汉字的一部分: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万叶假名」的极简介绍,简单总结一下:

1) 利用汉字的「表音」功能来标记日语的音节

2) 基于「万叶假名」的发展,衍生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假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