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美学: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侘寂」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由「侘」和「寂」两个词组成,中文读作「chà jì」,日语读作「わび・さび」。

「侘」源自日语古语动词「侘ぶ(わぶ)」。

「侘ぶ」包含多层含义,有「丧气」、「难过」、「困惑」、「落魄」、「寂寞」之意。

后来逐渐演变为「在简朴简约中发现美感」。

「侘」和「茶」有深厚的渊源。

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茶由中国传入日本。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在中国僧人「荣西」的带领下,饮茶习惯开始在日本流行。

▲ 中国僧人「荣西」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中期,饮茶习惯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时期,边品茶边鉴赏绘画和茶器成为大名和将军们的雅趣。

茶会文化「茶之汤(今天的茶道)」由此诞生。

▲ 茶道

日本僧人「村田珠光」将禅宗思想引入「茶之汤」,主张排除奢华的器具和装饰,提倡简朴静谧的境界,开创了「侘茶」。

▲ 日本僧人「村田珠光」

后来,「侘茶」先是经由「武野绍鸥」,最后由「千利休」发扬光大。

「侘茶」提倡在简易的茶室使用简陋的器具,具有简朴简略的境界。

▲ 千利休

简言之,肯定物质方面的不足和不自由,在简朴安静的状态中感受独特的韵味与美,这就是「侘」的概念。

「寂」源自古语动词「寂ぶ(さぶ)」。

「寂ぶ」意思原为「变旧」、「生锈」、「褪色」。

后来,逐渐演变为「在陈旧寂寞中发现美感和韵味」的意思。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江户时代的俳人)创立的的俳谐,作为俳句的起源,非常注重「寂」。

▲ 松尾芭蕉

这世间的事物,随着时间流逝,外观会变旧、劣化、脏污、破损,但在其中感受独特的韵味与美,这就是「寂」的概念。

「侘」和「寂」的区别

简单来说:

  • 「侘」强调在简朴简单的事物中感受独特的韵味与美。
  • 「寂」强调在古旧寂寞的事物中感受独特的韵味与美。

「侘寂」的精神

「侘」指在简朴贫乏中发现美感,「寂」指从陈旧寂寥中感受到韵味。

两者合而为一,形成了「侘寂」这一美学概念。

它代表着在贫瘠与衰败中发现独特之美的审美情趣。

茶道是「侘寂」理念的重要载体。

简陋的茶室,朴实的茶具,都体现出对简朴、静穆的追求。

这一俭朴贫乏的氛围使人更能专注于茶道本质,从泡茶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 茶道

「松尾芭蕉」等俳人在创作中弘扬「寂」的美学。

他们通过描写花朵的盛开与凋谢,讴歌生命的盛衰,在枯萎与寂寥中发现韵味,成为日本俳句独特的审美特征。

通过俳句,「侘寂」的概念得到传播,人们在京都寺院、枯山水等日本园林、水墨画中感受到了趣味和美感,使「侘寂」成为日本人审美意识的一部分。

▲ 日式庭院

「侘寂」精神也体现在日本人自古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以及静心赏析樱花落尽和枫叶变色的景象上。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侘寂」提供了一个审视世界的不同视角:在繁华背后发现简朴之美,在拥有中体会不执着之乐。